黑体的应用:黑体在工业上主要应用于测温领域,**主要的产品是黑体炉。对辐射温度计的校准、检定,通常采用比较法,就是通过高稳定度的辐射源(通常为黑体辐射源)和其他配套设备,将标准器所复现的温度与被检辐射温度计所复现的温度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是否合格或给出校准结果。在校准、检定工作中,辐射源一般在-6~1200℃(或1600℃)范围内可用开口式中、低温黑体炉,1200(或1600℃)~3200℃采用抽真空并充惰性气体保护的高温黑体炉。标准器分别为二等标准热电偶(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标准光学(光电)高温计。低温黑体炉通产是指温度范围大部分在室温以下的,比如BR70温度范围为-30~70℃。中高温黑体炉BR1450
黑体炉是用于标定红外系统的基准源,它的光谱能量是可以通过计算而获得,是工业、实验室、科研、**用来标定红外点式测温仪、线型扫描测温仪、热成像仪的标准源。在**领域,可以作为整套光电测试系统的一部分。常用黑体炉,用数字显示文控器来控制辐射源温度,可在环境温度与1100℃范围内任意设置黑体辐射温度。精密热电阻、热电偶装在黑体辐射源的内部,能提高黑体的精度和重复性。利用PID温控器使用黑体辐射温度分辨率达到比较高0.1℃,黑体辐射源使用了耐热而性能稳定的保湿材料,具有寿命长、温度稳定快的特点。其内部结构设计紧凑,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是温度测量仪器进行温度校准的较理想的目标源。欧普士黑体炉性价比根据黑体炉的构造一般分为腔体式和靶面式两种。
技术为本,确保帮企支撑到位。集技术攻关团队之力,通过认真查、现场学、重复试等方式,编制了莆田版“额温计使用手册及现场比对方法”,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核查示值误差基础上增加了重复性技术指标,对初筛检不符合的额温计增加了低温黑体炉复核方法。利用该方法极短的时间对全市交通枢纽以及机关服务机构、防疫定点医院等重点场所进行了优先服务,**检定、校准、核查测体温类计量器具4536支,并通过现场、电话、微信等多渠道为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500余人次,为企业营造安全有序的复工复产环境。
激光能量法具有几下特点:a)激光辐射源本身的温度可以很低,避免了现有黑体辐射源因本体材料的耐热性导致的温度上限不能超过3200℃的情况,因此温度上限可以很高。由于采用激光器代替了黑体炉作为辐射源,其输出的能量完全可以满足辐射温度计对高温校准的要求。b)使用方便。从键盘输入辐射温度计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r,辐射温度计与被测目标的距离R为1000mm时,目标能够辐射到辐射温度计面积S,光学系统光谱范围的上、下限波长λ1,λ2和温度值T0i后,激光辐射源即可直接输出对应于温度T0i的辐射能量φ0λ1,λ2(T0i)。c)激光能量法属于***法校准,不需要标准温度计。同时,也不同于一般的***法校准,不需要定义固定点和内插方程。采用标准激光功率计作为标准器,通过激光辐射源的输出能量来获得对应于热力学温度T0的辐射能量φ0λ1,λ2(T0i)。标准激光功率计对激光辐射源的输出能量进行测量,并进行自校准。按照温度范围黑体炉可分为:低温黑体炉、中温黑体炉和高温黑体炉。
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做实验与标定的黑体辐射源,用于红外标定的都是进口产品,如ISOTECH,EOI,美国的Mikron,OMEGA的相关产品都不错,基本上黑体炉的国际市场是以美国独大,品质很好,但是进口成本太过高了,这个严重限制了我国红外事业的发展。黑体的市场化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红外事业的发展。到本世纪初,我国主要科研单位加快了黑体产品的研发进度,黑体炉国产化也发展很快,如武汉凯尔文,云南仪表厂(已经倒闭),为黑体的市场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相关的产品指标与稳定性都与国外产品实现了同步,随着大量产品进入市场,供给增加,黑体的市场价格也应声下落,红外生产厂家的成本也因规模效应而不断下降,为红外热像产品的市场化,民用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的红外科研也在不断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实际应用中,对实用黑体炉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上海黑体炉 福禄克
黑体炉采用自动升温控温方式,安全可靠,升温速度快,温度稳定性好。中高温黑体炉BR1450
黑体开始发展的是高温黑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光学高温计的应用,当时的苏联和英国已经研制出了黑体炉,最高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500℃。20世纪60年代,日本生产出卧式黑体炉,最高工作温度为2200℃;同年代,我国也研制出卧式黑体炉,工作温度为900~3200℃。在20世纪60年代,中温黑体就有人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对黑体技术(如黑体腔、等温黑体腔、黑体发射率等)认识不足,甚至将热电偶检定炉的中间放置一个靶子就看作是黑体。自从美国在越南使用红外技术,成功地侦察到密林中的胡志明小道后(注:当时胡志明小道是运输线),随后,各国都开展了红外侦察、红外伪装、红外制导、红外诱饵、空中防卫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就促进了对黑体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对中低温黑体炉的研究。因此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低温黑体,我国对低温黑体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开始。中高温黑体炉BR1450